找到相关内容273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坛经》的般若思想

    的心中。五祖在退居传衣钵时,开示徒众说:"世人生死事大,汝等终日只求福田,不求出生死苦海,自性若迷福何可救。汝等各自去看智慧、取自本心般若之性,各作一偈来呈吾看"(见《行由品》)。自性是般若之性,五...般若智,皆从自性而生,不从外入"(见《般若品》)。心量广大的心,虽然不我们现前以住著为主的妄识,但并不即此妄识,而是心远离了尘劳妄执,以智慧观照,念念不住于妄境,这才是般若性所显现的功用。  众生的自...

    济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5239871.html
  • 彻见如来的第一步

    反对“自苦其身而求出”的沙门习气,所以杂阿含二八二经说:“要修如来,就得厌、不厌俱离”,二五二经也说:“于可念六境不起缘著,于不可念六境不起嗔恚。”不贪著也不嗔恚,就是“厌、不厌俱离。”此中那有所谓...自己的趋避,好恶与贪嗔,从而知所远离,此远离不是远离人间,而是远离贪嗔的系著,杂阿含经一再强调“于出如实  知”,正是此意。能对出离贪嗔有如实知见,就是舍,舍即不著一切,不著一切包括不执著烦恼生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4240449.html
  • 《宗镜录》指归三主要道

    世界众生的烦恼相描述得淋漓尽致。若众生对于现世的五欲贪求还不能止息,三恶趣的苦还不知怖畏,就更不能厌三界苦,勤求出。三界难出,确切地说,还是由于我们多生多劫习气形成的。在卷四,大师引上座部“九心成轮”...进而研求三界生死的起因,是一切烦恼和有漏业,发起断除的决心。真正认识到戒定慧之学是断除烦恼的唯一方法,精勤修学,由此才能出三界生死。所以大师在《宗镜录》中说:妄心不起,恒处寂灭之乐。   (二)菩提心...

    江建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2841467.html
  • 印光大师生平与思想

    佛道以了生死者,莫能穷数。使世间绝无生老病死,刀兵水火等苦,则人各醉生梦死于逸乐中,谁肯发出世心,以求出生死险路呢?   印祖的净土思想博大宏富,上面仅从四点略示之,从中亦可窥知印祖教化的平实家风,...众生亟须研讨服膺之宝藏。印祖淹贯各宗,世出世间知识学问渊深,念佛修持早臻三昧,故其文字摄受力极强。印祖净土思想宏富,兹撷其要者,略示四点。   ( 1 )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出生死的唯一要道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1941960.html
  • 略述隆莲法师的僧才教育实践(1)

    求出更痛苦。”隆莲法师讲戒,按汉字“戒”(《说文》:双手持戈,以戒不虞。)的意义为持戈防卫,比喻修行人应依戒防心,久习纯熟,方能止恶修善。  戒律虽有大小、显密之分,但最根本、最主要的,是具足戒。...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等经论宗旨造的《摄大乘论》、《二十唯识论》、《三十唯识论》等唯识体系,主张外无内有,所谓“识有非空,境无非有”,成立唯识无境,即一切现象不众生心识,以八识尽摄一切法,用以...

    释果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644150.html
  • 元代佛教贤首宗的概况

    ;不俯仰随世,不媚悦达官;虽居官寺,却从未至城府造权贵之门。  宝严法师(1272一1322年),字士威,号幻堂,甘肃天水成纪人,俗姓康,少年出家,誓求出轮回之道,每逢名德讲经,必往参听。但他不迷信...,言如涌泉,字字皆契法界深义。  成宗铁穆耳闻其证量,三遣使者,诏其出世。正顺法师均不应;授以“五路总摄”之职,亦固辞不受。临终前对门人道:“无尽刹海,不当处,妄情未瞥,悟入无时。”言讫,恬然而化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4746532.html
  • 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功能及其修行观念

    称为利他行。近代的日本学者宇井伯寿博士的《佛教泛论》,也基于这个观点,以小乘诸派为自利教,大乘诸宗为利他教。  我一向以为:关怀人间的种种社会问题,是属于人天善法;自求出的四谛法门,称为解脱道;以六度...其来者,汝当随力供养于彼。」  佛教主张,只要是不违背人天善法的一切宗教,均应受到保护及尊重。只是一定要告诉大家,佛教虽也是以人天善法为基础,却不以人天善法为究竟。在这之上,尚有出生死的解脱道、自觉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5347613.html
  • 禅那(Dhyana)在中国——菩提之旅静修营97演讲稿之九

    後,六年苦行期间,曾参访了当时在苦行和参禅上最有成就的苦行禅师Alara Kalama和Uddaka Ramapputta,前者证得了无色界禅,後者证到了非想非非想禅。佛陀的时代在印度人学道求出的...另外那时还流行许多养生之道的瑜珈术以求长生。  以上所述显示了禅那,在印度是求出离者所倡导的修行途径。但是在此应该指出的是,乔达摩.悉达多的成佛,乃至他的所悟所觉之道与古印度禅无关,与当时流行的禅法...

    圆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1748639.html
  • 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.观心品第十》读后感(二)

    ,却以此为务,不知道求出。《楞严经》佛告诉阿难:“云何汝今以动为身,以动为境,从始洎终,念念生灭,遗失真性,颠倒行事,性心失真,认物为己,轮回是中,自取流转?”  (二)众生虚妄受生死,《大乘本生...名为地。一切凡夫亲近善友,闻心地法,如理观察,如说修行,自作、教他、赞励、庆慰,如是之人能断二障,速圆众行,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埌  此正明处缠缚者若能观心则能苦得乐,盖心是一切诸法根本。三界为:...

    许胜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3550647.html
  • 论显密二宗不相违

    支,女人诞孕相表生支,男女衰老相表老支,病、死、忧、悲、苦、恼各相其情,顶轮画无常大鬼,两边书二伽陀,一云:“汝当求出,于佛教勤修,降伏生死军,如象摧草舍”,一云:“于此法律中,常为不放逸,能竭烦恼...

    陈士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2850785.html